以太网(IEEE 802.3)帧格式:
1、前导码:7字节0x55,一串1、0间隔,用于信号同步
2、帧起始定界符:1字节0xD5(10101011),表示一帧开始
3、DA(目的MAC):6字节
4、SA(源MAC):6字节
5、类型/长度:2字节,0~1500保留为长度域值,1536~65535保留为类型域值(0x0600~0xFFFF)
6、数据:46~1500字节
7、帧校验序列(FCS):4字节,使用CRC计算从目的MAC到数据域这部分内容而得到的校验和。
以上只是最最最基本的以太网裸数据包,跑在物理层,对应LZ说的介质,每个包有26个字节的控制数据,如果加上以TCP或者UDP为基础的应用协议后(都塞在6里面)还要继续套娃,基本上OSI七层模型可以认为是七层套娃(不对的,我随口说的),每层都会加东西,这些都是和数据没关系的内容
基于上述原因,在物理层上,同样的1Mbyte数据,以每帧承载64个字节(为了好算)的模式,需要传输16k次,控制数据有425k这么多,而且传输次数多意味着被打断\出错\重试的概率大大增加;如果以每帧承载1024个字节来计算(还是为了好算),只需要传输1024次,控制数据只有26k,要少的多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