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写作文时用过这样一句话:“人生似海,命运如舟,机遇如波涛般起浮不定”
对于电气工程师们来说,技术高低很大程度上就决定了命运之舟能走多远。
这里讲个故事:
分别有三个书生上京赶考,第一个走到黄河边,当时正发大水,四周人家都逃难去了。
他在河边找了很久,只看到一条小船,虽然船浆俱在,但他不会划船。
书生守在船边等待,心想遇到会划船的人,带他一程,以过难关。
三天三夜过去了,书生尚未等到有会划船之人,带来的干粮已经吃完,冷风萧萧。
但他又不愿意放弃上京之路,于是坐到船上,缩着一团,继续等待。
很不幸,这书生成为古代科举考试的又一个牺牲品,死在河边。
两个月后,第二个书生也来到这里,只看到白骨一具,小船一只,四处无人烟。
古时候的书生大多比较崛强,他也等了下来,要么死在黄河边,要么等人渡船过河。
两天之后,第三个书生也到了这里,他也不会划船。
两人四目相视,第二个书生已经冻得脸青嘴青。
第三个书生思索了一番,将船推到水边,拿起船浆。
第二个书生惊道:“你会划船?”
第三个书生冷言:“从未划过。”
第二个书生更惊:“那如何渡得?”
第三个书生说道:“可以一试,你上来否?”
第二个书生已经冷了两夜,虽然危险万分,也不顾死活地上了船。
黄河水也不过数百米宽,虽然不会划船,练习了两个时辰,第二个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门道。又经过一番努力,把船划到了对岸。
第二个书生千言万谢:“多谢!多谢!”
第三个书生道:“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在岸边等死,不如自己一试!”
故事总是故事,但现实中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
今天虽是周末,但8点就有人打我电话,哎,又是那个让我头痛的号码。
两个月前我卖了一点货给他,因为他是新手,我帮他编了一个程序,又把其中道理规律写在纸上,说得清清楚楚,连接线也画好了。
可两个月后,他的机器还没有搞好。
他自己根据工艺需要,对程序做了一些小修改,结果每次一改都乱了,不管有大问题还是小问题都要打电话给问。其实在说明书上和纸上已经写得清清楚楚。
两个月已经过去了,浪费了多少电话费我倒无所谓。但是,他们的老板看他搞了这许久也没搞出来,估计职位危险了。
刚刚我在他电话里对他直说:“一有小问题就直接问我是不对的。我真后悔当初帮你编了这样一个程序,结果你现在还是什么都不懂,你自己研究出来的才是真本事。你就是一直觉得有我这样一个依靠,自己不认真动脑,所以这么长时间过去了,你还时没搞通。”
我认识的工程师中有两种截然相反的:
第一种,专业学校毕业,去三菱公司上过很多培训课程,问他点简单问题,一无所知。
第二种,开始的时候连交直流都分不清,没有人帮助,自己慢慢看说明书慢慢摸索,现在已经可以独立搞工程了。
为什么专业的人不懂,半路出家的能学会?
态度决定成败,思路决定出路。
曾经有几次我帮别人调试,到了现场才发现,涉及的相关技术我不懂,没搞过。
为什么没搞过?认识我的人可能知道,我的本职是做销售的,根本没时间学技术。
于是找到说明书马上学,一边调一边试一边学,通常8小时内可以解决问题,还可学到一门新技术。
有一次我在下午到了外地现场,用两个小时了解机械工艺流程,再编个简单的局部程序试验动作关系,吃了饭回到宾馆开始研究编程。一直到第二天七点,程序完成。早上输入程序,修改几个细节,机器动作正常。返回途中大家直说杨工厉害,可他们却不知道我一夜没睡。
说实话,晚上夜深人静,编程想方法快。车间里吵得很,思绪很乱,不利于思考。
人不能有依赖感,做事要讲究效率,比如接线的时候没有工具剥线,可以用牙咬,可以用指甲刀啊。难道非要等写好申请,主管审核,老板批准,采购去把剥线钳买来,从仓库领出再慢慢接吗?
人生似海,命运如舟,机遇如波涛般起浮不定,在关键的时候,自己就要做命运的摆渡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