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泉河
WX:ZHO6371995,欢迎+
级别: 略有小成
精华主题: 0
发帖数量: 130 个
工控威望: 246 点
下载积分: 831 分
在线时间: 11(小时)
注册时间: 2021-06-11
最后登录: 2024-11-07
查看万泉河的 主题 / 回贴
楼主  发表于: 2022-12-16 16:38
1216 【万泉河】搞技术工作你不需要啥都懂,也不需要钻牛角尖

昨天, 有个网友问我OB1循环周期的问题。
我回答了问题之后顺便把我写过的关于OB1循环周期的两篇文章转发了一下:

0819 【万泉河】PLCOB1循环周期时间有多重要?
https://www.ad.siemens.com.cn/club/bbs/PostStory.aspx?a_id=1779603&b_id=80&s_id=157&num=19#anch

0826【万泉河】生产节拍是如何与OB1周期搭上关系的?
https://www.ad.siemens.com.cn/club/bbs/PostStory.aspx?a_id=1780868&b_id=80&s_id=157&num=15#anch

这些都是基础的概念知识,是任何一个从事PLC行业的工程师必须要了解的常识。

然而,今天早上,就有一个家伙在后面回复了一通,扯了一大堆无关的名词和概念之后,直接宣布他获胜了:

华少新能源:
从根基上瞄准万大师理论缺陷,打蛇打七寸。

我没有参与他论证的过程,对他提及的这些名词概念也一概不感兴趣。 我们做PLC,根本不需要去了解单片机、树莓派那些知识(当然我自己有了解过多少是题外话)。他这是典型的把问题拉低到他自己熟悉的领域,然后以自己熟悉的手段战胜对方。 所以只是为了显摆他的能力而已。 而与我们原本讨论的问题没有丝毫关系。甚至,直到他宣布获胜,也没有见到针对PLC,针对OB1,他有什么建树性的观点和技术解决方案。

我这里把他发言的全文文字转发,以及截屏:

万泉河YT:
0819 【万泉河】PLCOB1循环周期时间有多重要?https://www.ad.siemens.com.cn/club/bbs/PostStory.aspx?a_id=1779603&b_id=80&s_id=157&num=19#anch

万泉河YT:
0826【万泉河】生产节拍是如何与OB1周期搭上关系的?https://www.ad.siemens.com.cn/club/bbs/PostStory.aspx?a_id=1780868&b_id=80&s_id=157&num=15#anch


华少新能源:
吹牛逼也没用,你那时连三级流水线的处理器结构都没有,S71200(树莓派4水平)远超Smart200(也就是你那时玩的),扫描周期差远了

华少新能源:
原来万大师只会玩几十年前老古董,看来万大师也快成老古董了

wxid_xvhltky6pj9n21:
@华少新能源 我阳了

wxid_xvhltky6pj9n21:
卧槽

华少新能源:
@押尾光腚郎 多喝水多休息,阳的太多了,感冒而已

华少新能源:
万大师理论核心(先不用谬论评价他,否则他以我有偏见,先入为主不能客观对待他观点进行反击)所有工艺优化是建立建立在定时器中断为基础,并且这个方法不会对工艺生产节拍产生重大时间延迟为前提的,如果我能证明他这个理论根基有重大缺憾乃至错误,则他以这个基础所推导出来所有理论及工艺优化方法都是重大错误,那我就跟他来个斧底抽薪吧

华少新能源:
他的理论缺憾在哪里呢?大家先对比一下老旧MCU(PLC核心8位或16)与新式MCU(ARM,早期版本与近期性能相差也不少),西门子系列和以树莓派3和树莓派4对应,S71200处理器性能相当于树莓派3B+水平,S71500相当于S7-1500水平

华少新能源:
[图片]

YY:
s7-1500相当于s7-1500……

华少新能源:
更正一下,S7-1500相当于树莓派4的水平

华少新能源:
对于smart200这些老旧CPU来说,更象8051结构,也就是堆盏层浅,一个中断执行完,要返回主程序,不存在中断中的中断!而S71200以上或树莓派3B+以上就不一样了,他们有一个中断嵌套概念,如果中断中有更高级别的中断,是可以在中断中直接进去中断,而不需要返回主程序再进去下一个中断

华少新能源:
这就是万大师定时器中断理论缺陷!

华少新能源:
打个比方,如果外部中断级别比万大师使用工艺优化的定时器级别高,或者另外一个定时器中断级别比万大师工艺优化的定时器级别高,那么当万大师工艺优化使用定时器中断进去工作一会,但还没返回主程序时来一个更高级别中断,那请问执行这些更高级别中断任务需要不需要时间?万大师计划中的定时器节拍必然受影响,影响的多少看更高级别外部中断或定时器执行时间。可能是us级别,也可能是ms级别

华少新能源:
说个极端例子,如果某个级别更高的外部中断囗因外部传感器短路一直申请外部中断,由于外部中断级别比万大师工艺使用定时器级别更高,那么当然CPU优先处理外部中断事件,则万大师这个工艺定时器是永远不会执行下一次,最搞笑的是如果那个外部中断进去后什么事也没干返回来,万大师那个工艺定时器还不能继续执行,因为下一个外部中断申请马上又到来了,他的级别比万大师工艺使用定时器级别要高

华少新能源:
从根基上瞄准万大师理论缺陷,打蛇打七寸

转发的目的当然不是认为其中有什么有价值的知识,反而这是个反面教材,可以提醒所有从事PLC行业的朋友们, 众多纷杂的技术知识里面, 有太多是无用的无效的垃圾知识。甚至,即便有人自认为他所掌握的知识是你所接触的知识的低一层的基础知识,都未必能代表他就代表绝对的真理和绝对正确。

真相是,有一些太专注于基础知识,太钻牛角尖,太把自己当成技术权威的,反而其实有可能是loser

比如这位反问的,你搞PLC原理能突破单片机理论和摩尔定律吗?

我只能回复,这是个神经病才会问的问题,都没必要搭理他。

这些搞单片机和嵌入式出身的电子工程师,底子里是瞧不上PLC的,也瞧不起咱们搞PLC的工程师。 然而,他们对PLC的理解力也仅限于他对单片机和芯片的理解。所以他们理解问题的方式总是试图拉低到单片机的层次,然后再以他有限的优势知识击败,以证明他自己的优秀。

这让我们想起了当年的汇编语言与VS高级编程语言之争,诚然,所有的高级编程语言最终都要编译成为汇编语言,也当然,所有的软件,如果有高人直接从汇编语言直接做起,可以高级语言实现的所有功能。与当下的单片机与PLC之争颇为相似,在单片机看来,所有PLC都是由单片机加上些外围电路做成的,而所谓的编程软件与组态软件, 也只不过是做了个代码编译器,最终仍然要生成为单片机的机器码。

然而几十年前的汇编语言与高级语言相争的两个阵营的人,分别都去哪儿了呢?搞高级语言的,后来又搞出来无数更高层级的高级语言和工具,JAVA , SPRING等等,然后去大厂P7P8级别,挣动辄百万甚至千万的年薪去了。

而汇编语言的那伙人,现在则跑来和PLC竞争秀优越感了!你问他们SPRING他们不会懂。 问他烟台方法,他们也照样不能理解。 因为他从他所最熟悉的单片机的资料里找不到这样的概念!

与此同时,我还要告诫广大的PLC同行们, 不要被一些人宣传的各种错乱纷杂的知识给迷住了眼睛。 你从事技术工作,未必需要所有的技术细节都懂。那些标榜自己懂得多,啥都会,并试图影响你让你对他佩服到五体投地的,其实他自己只是个LOSER而已。年龄越大,会的越多,越是LOSER

人通常只需要有一门绝技护身,基本就可以行走江湖衣食无忧了。如果工作那么久, 还仍然样样功夫随手护身,一个也没撂下,只能说明他所有功夫当中,没有一样能拿得出手的,能独霸天下的。甚至有可能因为过于平庸,基本的价值观和常识都欠缺。当然这是互为因果的。

诚然,一个人在学生阶段需要学习尽量多的知识和技能,那是在尚未就业,工作的方向还没确定的情况下,尽量掌握足够多的技能,就像织网时织尽量多的网口,因为你不能提前知道哪个网口能网住大鱼。
然而,当一旦就业,一旦工作方向确定,就要有针对性的针对工作需要,补足周边需要的技术知识,并逐渐积累并提高,最后达到出类拔萃之后,就不再限于学习别人的技能知识,而是可以输出自己的经验学识,甚至可以创造出自己独有的技能经验,造福后来者了。

而那个时候,原本为了网鱼而织就的周边的一些知识,大部分可以束之高阁甚至弃用了。

所有的技术工作和技术知识,都要有一个模块化和分工协作的概念,而不是眉毛胡子一把抓。

我有一个朋友,是做非标设备设计的好手,三维图设计模拟都很厉害,对电气控制,产品选型各种都非常了解,没有差错。然而具体编程调试,他不会。主要是没有亲自动手的机会,也自然没机会积累这方面的经验。然而他自己一点都不心焦,反而说,我只需要知道设备的功能用什么手段实现,我能提出正确的需求,有人能帮我正确完成,我也知道谁能帮我完成,就足够了,没必要我自己亲自去做。

这种想法就很对路。而其实更高一层,作为老板和投资方,也是需要这样的一样的思维就足够了。 知道工作如何划分,知道谁能做,就足够了。

我自己,在工作初期学习掌握的很多技能,在后来的工作中逐渐发现用不上的,就逐渐主动放弃了。 甚至偶尔一些用得上的,因为不是工作需求的重点,也都尽量不亲力亲为自己做了。 能找到这方面比自己更优秀的人协作分工完成,反而更重要。

比如EPLAN我在十几年前学过,也在项目中用过。然而最近几年,即便有项目用到,也都是找别人外包完成了。
SOLIDWORKS三维画图,则是学了个入门到放弃。主要还是具体工作不太用得到,就没必要研究太深。 前段时间要为WANQ路由器做个专用支架,就懒得再去捣鼓软件,就找一个朋友口头交流要求,花半天不到的时间帮我完成了。

倒是AUTOCAD,我也快有十几年没用过了。电脑上甚至都不安装的,也懒得安装。 上个月,写新书《三菱PLC标准化烟台方法》时,书中要嵌入一张机械图纸,原本的机械图是有的,但要处理下才适合嵌入到WORD中,因为打印效果需要符合机械制图标准。

然而陆续找了几个朋友,都没能给我处理好,主要他们还是不太理解书本印刷的需求。所以没办法,还是问他们要了个CAD软件,自己电脑上安装了,亲自整理之后才完成。

我二十多年前掌握的CAD绘图的技能,到现在也仍然没有落伍,真逼急了需要的时候,也仍然可以祭出来用的。

我这样一边主动地丢弃技能,而一边有人在那儿处心积虑发掘我的技术盲点不会的技能,着实让人无言。 甚至都没有兴趣去反驳他们,也懒得告诉他们什么才是工程师需要掌握的技术和技能。只能回复他们一个词:神经病。

LOSER之所以为LOSER,都是有道理的。